苏州市陶研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学习资料9
发布时间:2017-07-12浏览次数:
姑苏区课题研究学习资料
课题名称 |
《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
资料名称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
作 者 |
谭江 |
摘录时间 |
2017. 6 |
摘录者 |
吴敏 |
内 容 摘 要 |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即是教育。他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使生活发生变化。生活无时不在变化,也就是说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及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因此,无论从思想角度还是从教育方法角度,它都能够运用到“德育”中,从德育的角度挖掘“生活即教育”所包含的德育思想、德育内涵、德育方法,使中国德育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1.“生活即教育”德育内涵 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下,陶行知从“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有关德育的全新思考。他说:“我们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从“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内涵来看,“生活对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过具有德育意义的生活,才是德育”。 2.“生活即德育”的德育价值 从“生活即教育”基本内涵中“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到,陶行知非常强调“生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德育体现的是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它天然地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生活”看孩子德育,在“生活”中使孩子受到德育,便是“生活即教育”德育思想的体现。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道德理论充满了“知行统一”的哲学思想,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于实践,这体现着马克思“生活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思想,让德育贴近生活,使生活成为德育的主阵地。这样的德育模式弥补了今天德育中忽视“联系学生生活”的缺陷,变“德育知识灌输”为“德育情感培养”。德育不同与其他学科能够通过知识传授的方式来完成,因为人的德性是在具体的生命活动中形成。“生活即教育”德育理论恰恰符合了这一特点,它将学生置于生活中,使空泛的德育变得具体化,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实践道德行为,并逐渐自我形成道德认知,从根本上解决今天中小学德育困境。 |
资料全文 |
(附件) |
上一条:苏州市陶研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
下一条:苏州市陶研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