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实施方案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2017.2
一、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①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教育。教育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②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就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过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③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就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坚持先进的发展理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共同宗旨。这种发展,不是一种单纯浅表的视觉成果,而是通过各种教育因素的合力影响,实现对人成长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这种发展,是师生相互促成的发展。其含义有四,一是信任,即对每个孩子充满期待,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发展潜能;二是体验,和润德育关注在体验中获知,在体验中成长;三是共进,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和谐共振,获得进步;四是成长,丰富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着眼于师生生命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经倡导:“我们的希望是:处处读书,人人明理。”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教育应当致力于儿童完整人性的培养,完整的人性强调儿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儿童教育需要走出当下功利狭隘的价值取向,走出碎片化与形式化的教育思维,从一个更整体、更有深度的视野来理解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润德育”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信仰。“和润德育”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化、人格化。
坚持先进的行动变革,有变革才有新生,有变革才有长远的发展。这种变革,是对以往办学行为的审视与重构。在“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自觉转变办学理念,寻找行为导向,积极构建“和润德育”的和合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教学元素的有效整合,实现“1+1>2”的育人功效;于教师而言,要勇于突破自我的专业基础,变革经验型的教育方法,在教育管理、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建构新的教育理念,寻找发展之路。于学生而言,要在积极的教学环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寻找发展的方向,做快乐阳光的和合少年。
2、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①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下,“和润德育”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学校、家庭的积极互动,和谐共振使学生学生通过丰富的道德学习获得成长,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关注道德在和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真正落实学校德育为首的目标任务。
②“和润德育”不仅着力于营造和谐、优美的学校环境,更注重培植和睦、 融洽的师生、生生、家校关系,让学生们心祥和、爱合作,推行知、行、情、能整合的教育方式,追求和乐的学习生活,享受和美的人生。
③“和润德育”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将节日文化、活动与典礼开发成隐性课程,契合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组织读书节、 运动会、书画赛等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更多地走 进生活,走进心灵,凸显教育应有的妥贴的人性。阳光学子携手前行推进智慧与人格发展;绿色生命教育系列回归教育原点,弘扬传统美德,成为童年最美的记忆;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负责,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
(2)主要内容
①所谓模块教育,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要求分列成几个板块,每个模块从知、情、意、行几个层次逐层推进,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彼此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子课题:《和睦用心,合作合享—模块化德育滋润童心》
②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
子课题:《和心合育,和谐发展—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③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作为保障。学校通过指导家庭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构建学校德育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开拓教育渠道。
子课题《由和致合,人社通和—实施人社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④“体验教育”是关注内在体验,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身心体验的环境与氛围,使师生伴随活动自觉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得到知识,获取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升华,完善自我素养。
子课题《和润和美,协调和达—实施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3、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1)实施过程设计(2017年2月-2021年12月)
①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9月)
收集、学习“和润德育”、“和合教育”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材料;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拟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和各子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省、市、区级“十三五”立项课题,并做好方案论证准备工作。
②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21年5月)
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9年10月)
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各子课题研究计划全面启动研究工作,总课题组进行相关的指导:
以四个子课题研究内容为经,以本校的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为纬,帮助学校从自身特色实际出发定位,找到“和润教育”研究的切入点,选择好研究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5月)
在修订完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下一阶段子课题的研究计划、继续按照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要点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和合讲坛、聚焦课堂、学养展示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和“和润德育”的构建,并收集、积累相关的过程性研究资料,采用个案法,选择经典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带有规律性的原理。
汇集研究资料,各子课题着手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四大子课题的研究报告。
结题鉴定阶段(2021年5月-2021年12月)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构建“和润德育”的过程性经验进行理性层面的规律性总结和典型案例的实证性验证,攥写子课题的工作报告和总课堂的研究报告;收集论文汇编,出版专题著作。召开研究成果鉴定会,接受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2)主要措施
①调查研究法。通过采用采访、问卷、咨询等各种调查手段,按照“和润德育”的发展要求,对我校德育的发展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德育实施的效果,总结优秀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参照价值的依据。
②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条件、理论假设、预期目标等,围绕“和润德育”的研究要点拟定阶段性的反思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并继续推进研究进程。
③案列研究法。结合“和润德育”的研究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案例,从建构“和润德育”实践的方向去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过程、做法、成效描述、分析,揭示其内在机制、工作原理和运行模式或存在的问题、客观困难,作出实证性或归因性的理性解释,以启示其他学校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④项目管理法。根据学校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为平台,采用顶层设计,全员理解,具体实施,节点监督,效果呈现的方式,积累经验,提炼经验,以文本形式总结属于学校自己的创新成果。
4、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
负责人吴永华曾完成的主要课题有:
省级课题:《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
省级课题:《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劳技教育实效的研究》
市级课题:《小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市级课题:《聆听窗外声音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市级课题:《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2)科研保障条件
①课题负责人:吴永华,43岁,中小学一级教师,校长,市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小学教学教改研究工作,已负责完成过多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由校长亲自负责。
②课题组核心成员均是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在课题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都曾参与过省、市其他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人员的保证。
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本着系统化、集约化、高效化的原则,建立了职能清晰的管理团队。组建了从校长室、科室部门、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一体的组织网络,形成了明晰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细则要求,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开发了无纸化办公、网络报名、网络教研、微型研讨等新型管理模式,制定了绩效考核细则、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条例、教学工作考评条例、教育教学成果考评等相关制度,有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运作。
④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大家对课题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从中吸取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⑤学校建有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科学专用教室(5个)、劳技教室专用教室(2个)、艺术专用教室(4个)等,设备器材较为完善,能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推进,为课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⑥学校制定适合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每月月初召开课题组专题会议,汇报上月实验进程,了解主要存在问题,商讨改进方法与措施,收集课题研究材料,交流可取的做法与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