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推荐文章

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学会《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申报书

发布时间:2016-11-01浏览次数:

附件2: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负责人姓名 吴 永 华 -

负责人所在单位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通 讯 地 址 苏州市金阊新城藕前路8号

填 表 日 期 2016. 6. 27

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各项内容须打印或用钢笔如实填写。语言简明扼要,字迹清晰易辨。

二、申报表需报送一式三份。复印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

三、每项课题主持人仅限一名。

联系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凤凰庄4号(南京二十九中致远校区)

联系人:王凯 手机:15996284888;邮箱:wk751205@126.com。

一、简表

课题名称

《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负责人 姓名

吴永华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4.3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职务

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学校管理

工作单位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

215008

联系电话

(区号)0512(单位)69320329 (家庭)65323032(手机)13914070719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

专业

特长

工作单位

王勤


中小学一级教师

学校管理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侯亮

1979.1

中小学一级教师

学校德育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顾婷


中小学二级教师

学校德育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顾婷婷


中小学一级教师

学校德育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钱峥

1977.7

中小学一级教师

教学研究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范菁


中小学一级教师

教学研究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吴敏


中小学二级教师

校本教材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













预期研究

成果形式

A.论文

B.研究报告

C.校本教材

D.光盘

E.其他

预计

完成时间

2021.02














二、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2.理论依据;3.研究内容(关键词、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子课题);4.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选题意义

陶行知先生曾经倡导:“我们的希望是:处处读书,人人明理。”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教育应当致力于儿童完整人性的培养,完整的人性强调儿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儿童教育需要走出当下功利狭隘的价值取向,走出碎片化与形式化的教育思维,从一个更整体、更有深度的视野来理解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润德育”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信仰。“和润德育”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化、人格化。

二、理论依据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教育。教育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就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过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教育部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就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三、研究内容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和润德育

研究思路: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德育新课程体系的建立,从社会、学校、家庭三维角度建构“和润德育”,力图通过多形态、多维度的德育课程建构,实现全方位育人、共同成长的目的。采用综合“模块化教育”,将德育分成不同主题模块,在不同的时间段展开。每个模块教育从知、情、意、行几个层级推进,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彼此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研究目标:

1.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下,“和润德育”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学校、家庭的积极互动,和谐共振使学生学生通过丰富的道德学习获得成长,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关注道德在和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真正落实学校德育为首的目标任务。

2.“和润德育”不仅着力于营造和谐、优美的学校环境,更注重培植和睦、 融洽的师生、生生、家校关系,让学生们心祥和、爱合作,推行知、行、情、能整合的教育方式,追求和乐的学习生活,享受和美的人生。

3.“和润德育”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将节日文化、活动与典礼开发成隐性课程,契合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组织读书节、 运动会、书画赛等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更多地走 进生活,走进心灵,凸显教育应有的妥贴的人性。阳光学子携手前行推进智慧与人格发展;绿色生命教育系列回归教育原点,弘扬传统美德,成为童年最美的记忆;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负责,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采用采访、问卷、咨询等各种调查手段,按照“和润德育”的发展要求,对我校德育的发展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德育实施的效果,总结优秀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参照价值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条件、理论假设、预期目标等,围绕“和润德育”的研究要点拟定阶段性的反思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并继续推进研究进程。

3.案列研究法。结合“和润德育”的研究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案例,从建构“和润德育”实践的方向去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过程、做法、成效描述、分析,揭示其内在机制、工作原理和运行模式或存在的问题、客观困难,作出实证性或归因性的理性解释,以启示其他学校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4.项目管理法。根据学校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为平台,采用顶层设计,全员理解,具体实施,节点监督,效果呈现的方式,积累经验,提炼经验,以文本形式总结属于学校自己的创新成果。

主要观点及子课题:

1.所谓模块教育,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要求分列成几个板块,每个模块从知、情、意、行几个层次逐层推进,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彼此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子课题:《和睦用心,合作合享—模块化德育滋润童心》

2.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

子课题:《和心合育,和谐发展—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3.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作为保障。学校通过指导家庭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构建学校德育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开拓教育渠道。

子课题《由和致合,人社通和—实施人社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

4.“体验教育”是关注内在体验,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身心体验的环境与氛围,使师生伴随活动自觉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得到知识,获取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升华,完善自我素养。

子课题《和润和美,协调和达—实施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四、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坚持先进的发展理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共同宗旨。这种发展,不是一种单纯浅表的视觉成果,而是通过各种教育因素的合力影响,实现对人成长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这种发展,是师生相互促成的发展。其含义有四,一是信任,即对每个孩子充满期待,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发展潜能;二是体验,和润德育关注在体验中获知,在体验中成长;三是共进,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和谐共振,获得进步;四是成长,丰富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着眼于师生生命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坚持先进的行动变革:有变革才有新生,有变革才有长远的发展。这种变革,是对以往办学行为的审视与重构。在“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自觉转变办学理念,寻找行为导向,积极构建“和润德育”的和合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教学元素的有效整合,实现“1+1>2”的育人功效;于教师而言,要勇于突破自我的专业基础,变革经验型的教育方法,在教育管理、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建构新的教育理念,寻找发展之路。于学生而言,要在积极的教学环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寻找发展的方向,做快乐阳光的和合少年。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主要课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一、负责人吴永华曾完成那个的主要课题有:

1.省级课题:《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

2.省级课题:《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3.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劳技教育实效的研究》

4.市级课题:《小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5.市级课题:《聆听窗外声音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6.市级课题:《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二、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课题负责人:吴永华,43岁,中小学一级教师,校长,市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小学教学教改研究工作,已负责完成过多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由校长亲自负责。

2.课题组核心成员均是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在课题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都曾参与过省、市其他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人员的保证。

3.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本着系统化、集约化、高效化的原则,建立了职能清晰的管理团队。组建了从校长室、科室部门、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一体的组织网络,形成了明晰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细则要求,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开发了无纸化办公、网络报名、网络教研、微型研讨等新型管理模式,制定了绩效考核细则、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条例、教学工作考评条例、教育教学成果考评等相关制度,有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运作。

4.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大家对课题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从中吸取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5.学校建有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科学专用教室(5个)、劳技教室专用教室(2个)、艺术专用教室(4个)等,设备器材较为完善,能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推进,为课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6.学校制定适合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每月月初召开课题组专题会议,汇报上月实验进程,了解主要存在问题,商讨改进方法与措施,收集课题研究材料,交流可取的做法与经验等。

7.学校对课题研究建立了专项科研基金,每学年保证 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资料收集、专题研讨、教师培训和成果总结推广的所需费用。

四、评审意见

申报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课题所填内容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本单位能提供经费保障等。

公 章:

年 月 日

评审

市陶研会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江苏省陶研会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上一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下一条:2015-2016第二学期学校科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