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城市商报》,A20版,记者:王骏)

商报讯(记者王骏)6月1日下午,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金阊新城南山社区携手金阊新城实验小学开展以“食粽思贤情浓端午”为主题的中华传统节日体验活动。
南山社区专门请来苏州市少先队名誉总辅导员、苏州市民俗专家惠桦为小朋友们进行端午节日国学讲座,向小朋友们讲述苏州端午节日的起源来历以及发展历史,介绍画五毒图、洗艾叶水、抹雄黄、点朱砂等等民间习俗,并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现场体验端午习俗的乐趣,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中有不少是小新苏州人,并不是很了解在苏州端午过节的习俗,她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端午额上画个王,五毒妖魔全跑光;一夏大家轻松松,保你身体多健康。”惠老师一边给小朋友们在额头上抹雄黄,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他说,从前在端午当日,人们喜欢把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外,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和面颊上,以避除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然而,现代科学证明,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给小孩额头上用天然颜料代替雄黄抹上了。抹完雄黄后,小朋友们还在惠老师的指导下画五毒图,那什么是五毒图呢?所谓“五毒图”,一般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5种有毒的动物聚在一起的图案。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驱赶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虫,俗称驱五毒。端午节这天人们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古时候,端午节被人们认为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这些信仰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才有了采药、沐兰汤、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采茶、制凉茶等各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