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陶研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学习资料3
发布时间:2017-07-04浏览次数:
姑苏区课题研究学习资料
课题名称 |
《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
资料名称 |
《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德育思想》 |
作 者 |
谭德礼 |
摘录时间 |
2017. 6 |
摘录者 |
吴敏 |
内 容 摘 要 |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只要是针对旧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他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也就是说教育是人的生活需要,是为了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说: “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私人—先生是先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由此可见,陶行知不仅坚决反对旧教育,而且把德育看成是教育之首。 陶行知在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中,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他一再主张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儿童和儿童生活,反对以课程或教材为中心,而且广义地宣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学生的活教材。陶行知承认儿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他也没有忽略成人的位置,“我们虽是注重儿童教育,但从来没有忘记了成人。”陶行知在道德教育中,还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信任。他主张教师要与学生、校工共同生活,彼此成为朋友。最突出的是陶行知还提出小先生理论,“小先生”理论是对儿童个性的尊重,特别是利用和发挥了儿童的创造性培养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和社会责任心。 |
资料全文 |
(附件) |
上一条:苏州市陶研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
下一条:苏州市陶研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