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学习资料5
发布时间:2017-09-22浏览次数:
姑苏区课题研究学习资料
课题名称 |
《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
资料名称 |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
作 者 |
陈新丽 |
摘录时间 |
2017. 6 |
摘录者 |
吴敏 |
内 容 摘 要 |
生活教育理论的要素之一“生活即教育”体现了陶行知的育人目标及育人内容。“生活即教育”不仅是指按生活本来的样子育人,而且是要育成会生活的人。这种社会生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有独立思想、见解,有真知识、真本领并能独立承担职业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真人。他曾经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 为了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方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与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相一致,针对我国教育时弊端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其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三性”即“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上。主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它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 陶行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丰富的理论遗产,对我们今天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启示:(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观念上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2)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3)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尽量发挥其主体性,使其做到不惟书、不惟师,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引导学生勤学习、勤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做到自尊、自立、自强、自律。(4)适当精简学科课程内容,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由而健康的思想维度等,为他们成长为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人创设条件和机会。(5)建立评价和管理的合理的运行机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学校各级管理。 |
资料全文 |
(附件) |
上一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学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
下一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