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理论学习资料1
发布时间:2017-06-11浏览次数:
姑苏区课题研究学习资料
课题名称 |
《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
资料名称 |
解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对新课程内容的启示 |
作 者 |
朱琼 |
摘录时间 |
2017. 6 |
摘录者 |
吴敏 |
内 容 摘 要 |
一、“生活即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旧中国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针对当时旧中国教育严重脱离人民大众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把那些旧教育形式称为“老八股”和“洋八股”并认为这两种八股教育都“与民众生活无关”、“都是靠着片面的工具来表现的”、“这片面的工具就是文字与书本”。在陶行知看来,中国遗留下的旧教育,生活与教育之间是脱节的、隔离的,是为少数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他在谈及有关生活教育的内容时自然而然的推导出“生活即教育”的结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的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二)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批判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的。陶行知把“教育即生活”改为“生活即教育”,这不仅是字面的改换,而是性质的变化。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主张把社会上的“生活”引入学校,使学生通过这种“生活”而获得经验和能力,以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他把教育作为巩固和发展美国社会制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适应美国社会生活的能力,而陶行知则认为,“教育即生活”只是把社会的“生活”引入学校,这不是真正的社会生活。 (三)“生活即教育”的含义 “生活即教育”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从教育与生活的角度来讲是生活决定教育,人们过的社会生活不同,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同。其次,陶行知从生活教育的功效上来讲,教育必须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它的力量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总之,“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把儿童从成人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生活即教育”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2.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反对教育以书本为中心,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3.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生活之变化,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4.“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四)“生活即教育”对新课程内容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从“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有关课程内容的全新思考。他说:“我们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主张:“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一观点实际上强调了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陶行知认为,应引导人们去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他还提倡课程要注意内容的调整与改造,“总要从社会全体着想,有否其他有用的东西,未列在课程里?或是有用不用的东西,还列在课程里?照这样去取舍才行。” |
资料全文 |
(附件) |
上一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建构“和润德育”的研究...
下一条:解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